兩會代表熱議畜牧業結構調整

  • 必贏76net線路科技
  •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說到底 ,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更優質更安全農產品的新需求 。畜牧業結構調整 ,直接關係著我國百姓餐桌上每日“一杯奶 ,幾塊肉”能否吃得放心 。

      “畜牧業為人們提供優質動物蛋白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 ,對肉蛋奶的需求量和品質要求也在不斷提升 。因此 ,畜牧業的結構調整不僅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 ,也是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 。”全國政協委員牛盾說 。在今年的兩會上 ,代表委員們圍繞畜牧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紛紛建言 。

      調優——規模化標準化是根本出路

      散戶不斷退出 ,向規模集約化養殖場發展 ,這是畜牧業結構優化的必然趨勢 。我國是世界上生豬第一養殖和消費大國 ,統計數據顯示 ,2015年 ,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出欄占比為44% 。奶業方麵 ,100頭牛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比重去年超過了50% 。隨著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 ,規模養殖場的比重將繼續上升 。

      如何實現規模化 ?全國政協委員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公司常務副董事長伍躍時說 :“每個農戶可能隻養十幾頭牛或豬 ,但我們可以通過合作社 、企業把農民組織起來 ,實現規模化 ,再建立起質量防控體係 ,提高農民的質量安全意識 、法律意識 ,從而實現標準化生產 。”

      企業是規模養殖場的推動主體 。“經濟效益要靠規模實現 ,這與千家萬戶分散養殖的組織形式是矛盾的 。”全國政協委員 、正大集團副總裁楊小平說 ,“我們的做法是 ,養殖經營規模化 ,資產千家萬戶化。”他舉例說 ,如現代養殖場的建立過程中 ,企業變成新農民 ,投資運營管理 ,去做養殖及承擔市場風險 ,農民變成資產所有者 ,農場歸農民所有 。農民獲得的是土地收益 、資產收益以及打工收益 ,企業獲得的是規模經營效益 。

      “隻有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 ,才是解決畜產品食品安全的根本 。”全國人大代表 、河北裕豐京安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魏誌民認為 ,養殖基地要有龍頭企業的帶領 ,比如生豬養殖場要有大型屠宰企業配套 ,奶牛養殖基地要有大型乳企收購原奶 ,肉雞養殖和蛋雞養殖要有品牌化的企業收購肉雞和雞蛋 。龍頭企業帶領下的養殖基地在養殖過程中有監管 、養殖產品有標準 、養殖銷路有保障 ,才能真正解決養殖過程中的諸多問題 。

      “最重要的是標準體係的建設 。”牛盾說 ,“標準可以強大一個企業 ,甚至可以立國 。我們的畜牧業要有自己的國家標準 ,甚至要高於國際標準 ,有了操作標準和監控體係 ,才能把優良品種養好 、優良技術推廣好 。”

      調綠——生態養殖解決環境汙染

      今年一號文件提出 ,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 。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 ,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 。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 ,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 。可見 ,綠色生態養殖是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代表委員認為 ,實現生態養殖需要技術創新和推廣 。

      全國政協委員 、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馮平說 ,養殖業的環境汙染已成為製約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軟肋” 。今年兩會 ,他帶來的兩個提案都與此相關 。一是建議推廣發酵床養豬技術 ,用以解決養豬產生的糞汙 ,避免水和空氣汙染 。

      二是建議推廣種植 、養殖相結合的生態農場 ,用發酵秸稈養殖肉牛 ,肉牛產生的有機肥還田 ,提高土壤肥力 ,減少化肥使用 。

      馮平說 :“建議國家成立專業技術推廣隊伍 ,研究 、製定並落實一係列鼓勵和扶持政策,包括養殖業環境汙染綜合治理的以獎代罰政策等 ,加大養殖業環境汙染防治條例等法規的宣傳和執法力度 ,為新型實用的生態養殖技術和模式的推廣實施保駕護航 。”

      養殖中濫用抗生素不僅危害人們健康 ,也會隨動物糞便排泄產生環境汙染 。全國政協委員朱保成提出 ,生物酵素技術在替代抗生素上能實現突破 ,建議推廣應用 。朱保成說 :“生物酵素能夠顯著提高動物的繁殖性能 、抗病性能和生長性能 ,在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方麵實現了突破 。建議設立生物酵素技術試驗基金 ,在不同地區 、不同條件下擴大試驗麵積和範圍 ,在有條件的農業大省設立省級生物酵素試驗示範區 。”

      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能有效解決養殖汙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 、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給記者講述了他們村的循環生態養殖 :“玉米價格下降 ,給發展畜牧業提供了大好機會 。我們村抓住飼料成本降低的機遇 ,利用1.5萬畝人工鬆林 ,搞林下經濟 ,生態養殖 ,發展鬆林養雞 、養牛 ,目前收益很好 。”付華廷強調 ,在發展畜牧業中要抓住一點 ,就是從一開始就發展規模化 、標準化 、生態化的畜牧業 ,不走先汙染再治理的老路 ,不重複低端生產 ,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優質的農產品 。

      調新——品牌發力重振國人消費信心

      調新 ,就是要調順產業 ,有適應新需求的好產品 、好品牌 ,讓人們消費得滿意 、放心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說 :“自三鹿奶粉質量安全事件後 ,我們缺乏國家層麵的品牌正能量 。”他呼籲 ,要在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上發力 ,政府各部門應當共同支持打造中國品牌正能量 。

      “中國奶業樹立品牌形象至關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景海認為 ,如今中國奶製品質量大幅提升 ,企業誠信體係也在逐漸完善 ,但消費者對中國奶業的信心還未恢複。對如何樹立品牌 ,王景海說 ,不僅要抓質量 ,也要講好奶業故事 ,讓消費者了解企業文化 ,增強消費信心 。中國的奶業要講好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 ,真正為民族奶業正名。

      “老百姓對國外品牌放心 ,因為他們有嚴苛的質量安全監管體係 。”全國政協委員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呼籲 ,我們國家也應當盡快建立起更嚴格的質量安全監管體係 ,甚至嚴於先進國家 ,讓國內品牌獲得老百姓認可 。

      調順產業鏈條 ,品質是第一保障 。全國政協委員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建議 ,肉奶生產應當建立符合國情 、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生態原產地食品保護 、認證體係 ,各級政府建設統一的食品安全追溯手段和電子技術平台 ,建立牛奶 、牛羊肉等牧區特色產品的質量追溯體係 ,實現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可查詢 、來源可追溯 、過程可控製 、責任可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