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原因的產蛋下降 ,看看你的策略正確嗎

  • 必贏76net線路科技
  • 深秋 ,產蛋下滑是蛋雞不可回避頭號問題 ;病後 ,產蛋性能不能回升 ,蛋雞效益無從談起 。進入冬季 ,你是否對此很困惑 ?產蛋高峰 ,你是否心有餘悸 ?

    ■ 當前產蛋下降的主要原因
      就深秋以來 ,產蛋雞的產蛋下降而言 ,可以說每年都會有 ,這跟飼養管理 、氣溫變化 、病菌活動頻繁等因素有關 。大致有以下幾種 :
    1.1飼料營養濃度較低

      在全國各大養殖區 ,由於各地飼料工業不平衡 ,東北蛋雞養殖區夏秋季采食量達到125g ,冬春季節接近150g ,而在大中原區域蛋雞采食量超過110g就很少很少 。東北市場由於玉米收獲之後多為凍幹 ,飼料水分相對較高而能量較低 ,若控製采食 ,必然會導致營養供應不足 ,家禽則出於保障生存需求 ,必然萎縮生產需要 ,最終產蛋率和蛋重的下降 。
    1.2飼料水分較高

      蛋雞養殖過程中 ,不難發現每年的初冬季節均會發生一定比例的產蛋緩慢下滑現象 ,其實質是由於玉米水分相對較高而飼料能量較低所致 。時至深秋與初冬 ,新玉米已大量用於養殖生產 ,新玉米相對來講 ,水分含量較高 ,固然能量相對偏低 。而在蛋禽飼料營養中 ,飼料能量的高低決定產蛋率 ,而飼料蛋白含量決定禽蛋重 。因此 ,用新玉米作蛋雞的主要能量來源不如之前的陳玉米 ,蛋雞除表現為常有拉稀現象或拉稀更嚴重外 ,更重要的是表現為一定程度的產蛋下滑現象 。
    1.3氣溫晝夜溫差過大
      進入深秋之後 ,晝夜溫差加大 ,為更好保溫而通風受到限製 ,有害氣體如氨氣 、硫化氫 、一氧化碳等刺激 ,應激更加明顯 ,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的蛋禽 ,當晝夜溫差10~15℃時 ,維持需要更大 ,產蛋性能必然會受到影響而表現為產蛋忽高忽低的現象 ,或者產蛋下降 。
    1.4病原微生物的影響
      進入深秋之後 ,病原微生物活動頻繁 ,比如新城疫病毒 、禽流感病毒 、傳支病毒 、沙門氏菌、大腸杆菌等 ,再加上禽舍通風受到限製 ,呼吸道病多發高發現象普遍 ,引起卵巢出血 、變形等卵巢炎症 ,輸卵管水腫 、出血等 ,最終導致產蛋數量減少 ,蛋重減輕 ,無殼蛋 、薄殼蛋等次品蛋增加 。
    ■ 當前產蛋下降的防控策略
    2.1查明產蛋下降的原因
      根據生產中蛋雞表現的症狀 、飼料飼養狀況 、舍內環境變化等因素 ,綜合分析 ,查找引起產蛋下降的原因 。
    2.1.1飼料營養濃度低或水分相對高
      按照蛋雞飼養標準調整飼料配方 ,使各種營養組分滿足蛋雞維持與生產需要 ,並趨於平衡 。使用新玉米時 ,應增加2-3%的植物油 ,以補充能量不足 。
    2.1.2病原感染
      經過綜合診斷分析 ,初診為新城疫 、禽流感 、傳支 、沙門氏菌 、大腸杆菌等單獨或混感時 ,則按提高蛋雞抗病力 、清熱解毒 、控製繼發感染的治療方案進行控製 ,以降低損失 。